(视觉中国供图)
□ 本报记者 李 凯
从传统的代工、产品输出到全面的品牌化、生态化布局,包括南京企业在内的中企出海正呈现出加速扩张和战略升级的趋势。
从出口到出海,一字之差,企业的考量却完全不同。企业出海面临的不仅有当地竞争者,还有发达国家盘踞多年的成熟跨国企业。企业出海要敢“远征”,更要能“巷战”。
如何突破瓶颈、塑造全球竞争力?借用“苏超”足球术语,狭路相逢既要勇于前场紧逼、近身搏杀,更要懂得默契配合,通过战术协同、传球助攻实现精准射门。
抢抓时机融入全球供应链、占据上游价值链,南京正踢出出海“快攻球”。
“走出去”更高质量
“我有个很深的感触,中国制造不是个别企业的进步,而是整体上的全面进步,包括技术、人才和管理体系。我们现在出口的设备和生产线,每一个元器件都是国内供应商的国产货。”南京泰普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张保和对记者感慨道。
展开剩余89%“以前整车厂商不太敢用国产货,担心质量不过关。一些重要零部件外国货更有优势,比如拧紧一颗螺丝,扭矩、角度都有很高要求。”早几年,泰普森在给某头部车企做第一条混动发动机检测线时,部分零部件和控制系统还是采用进口的;做第二条线时,对方决定全部用国产的。质量一点不差,成本却降低了30%。
成立仅9年的泰普森是一家技术密集型企业,赶上国产新能源车崛起的机遇,很快就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大网。公司主打产品是汽车用自动化精密测量、测试和装配设备,通过多年自研打破国外垄断,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中国新能源汽车每生产10台,就有7台的电驱系统生产线采用它的测量设备,几乎所有造车新势力品牌都离不开它。
去年,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巨头法雷奥看中公司的技术实力,从本部派来12名工程师驻厂评审了近一个月,彻底打消对中国货的疑虑后,最终决定为其波兰、印度工厂采购泰普森的生产线,两条线价值即达1亿元,利润比国内高出一大截。
“报价比竞争对手高了近百万欧元,照样赢得了竞标。”外企出身的张保和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过去中国汽车工业制造装备很多从国外进口,国产货是老外看不上的“三流水平”;现在,国产装备开始“反向输出”欧美,为宝马奔驰造生产线。
宁企出海,不再单靠成本和价格优势,更靠硬核技术,更显高质量、高价值,这是记者走访时发现的一个突出现象。尤其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不少企业凭技术壁垒实现高附加值出海。
在南京经开区,今年以来,园区多家企业接连斩获海外重大项目订单。前不久,康尼机电为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Stadler工厂“量身定制”的门系统、卧铺床等模块化产品,得到总统视察并得到点赞,预计2030年前将有557辆搭载“南京造”的客车实现交付,驰骋在中亚。南京港机重工为越南客户打造的双四连杆多用途门座式起重机,在其业主码头成功完成关键滚装作业,进入现场安装调试阶段。6月底,中建五洲承制的ACWA埃及风电项目首批8套、共32段巨型风电塔筒顺利完成装船,启航奔赴埃及苏伊士湾……
乘着“一带一路”东风,拓攻(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正加速布局全球市场,高速驶向海外农业植保“蓝海”。该公司专攻农用植保及物流无人机的研发制造,生产的丰鹏700农业无人机、运鹏600物流无人机等新产品,前不久刚刚“飞”入越南市场。公司总经理张羽介绍,公司目前已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服务海外客户100多家,公司约一半的收入来源于出口业务,且份额逐年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市场订单同比增加40%。
更多的宁企“大块头”正加速登上国际舞台。在全球风电领域,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主攻风力发电机组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风电齿轮箱,全球每3台新增风电齿轮箱就有1台来自该公司,今年一季度宣布攻克滑动轴承技术等系列难题,在手海外订单充足,预计今年出口额增速达20%。在机器人领域,埃斯顿加大对欧洲、中东、东南亚、美洲等市场的开拓力度,2024年全年海外营业收入为13.7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34%,目前已连续两季度登顶中国机器人市场第一。
企业出海,产品成色更加高质量,不仅是南京企业的特点,也是国内出海企业的共性。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2024年A股全部上市公司披露的境外收入总额已达9.4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近8%;A股5413家上市公司中,近七成已开展出海业务,已披露的出海企业海外业务毛利润占比14.71%,显示中国企业从“低价出口”转向“高附加值输出”。
“扎下根”更深融入
把做好的扬州炒饭卖到国外是“出口”,在海外开个扬州炒饭餐馆是“出海”——有受访者这样打比方。出口是出海的基础,出海是出口的升级。出海企业的收益,更多来自全球化的布局和长期稳定的运营能力。
对照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出海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关税战等冲突引发的全球供应链重构,则倒逼中国企业这一轮真正从“出口”走向“出海”。相对于欧美跨国企业,中国企业出海开发的并不是处女地,而是要面临欧美日韩的高强度竞争,比如东南亚,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实施东进战略,相比之下中国已经晚了半个世纪。要想向全球市场发起“快攻球”,需要出海速度和质量,核心还是取决于中国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海外开拓能力。
无论是中东的沙漠戈壁、非洲的茫茫草原,还是南美的热带雨林、澳洲的崇山峻岭,南京大吉铁塔制造有限公司的项目专班总是快速响应,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这种深入当地市场一线的本土化运营能力,是作为跨国企业必备的能力之一。
大吉铁塔扎根浦口区近30年,乘着发达国家设备更新、新兴市场基建刚需的东风,近年来先人一步抢滩中东、东南亚等市场,迅速在海外60多个国家扎下新根。在美洲,公司也是最早进入该区域的中国输电铁塔供货商,产品已进入秘鲁、多米尼加、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公司国际销售部负责人刘洋介绍,今年以来,公司已签订单约3.5万吨,收入约1.43亿元,海外业务占比接近四成。
把电力铁塔架往全球,大吉铁塔的远征之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是“傍身武器”。最近,大吉铁塔中东公司在沙特揭牌运营,这是大吉铁塔国际化战略的又一次升级,公司将在当地设立生产基地、物流中心和客服中心,形成完整的区域运营能力,深度嵌入全球供应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上游。
从单纯出口到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老牌企业的海外触角已落地生根,新入局者也不甘人后。
对泰普森自动化来说,以前国内各大厂商在国外设厂,客户到哪里,公司配套装备就要跟着过去,而现在才真正开始独立出海。
“这是公司首次打入欧洲市场,意义非凡。国内新能源行业竞争激烈,现阶段决定将主要精力放在海外。”今年年初,泰普森首批新能源车电驱部件自动化测量及装配成套生产线从南京海运到波兰,目前已经小批量生产。眼下,张保和掌舵的泰普森也正着手在欧洲建立分公司及销售网点,同时招兵买马,吸纳部分欧洲人成为员工。
造车产业链庞大,新能源车与传统汽车差异非常大,零部件制造厂商与整车品牌厂商在新项目上的早期协同经验非常重要,这需要时间积累,同时有助于后续零部件的设计优化、成本降低和人才队伍培养。泰普森团队想把波兰项目打造成标杆,以此作为出海第一站,放开手脚在欧美打出一片天地。
在出海企业圈,东南亚被称为制造业转移“第一站”,中东是新能源与数字化基建“蓝海”,拉美则是资源导向型投资新热土,非洲是共建“一带一路”潜力市场……老战场、新战场,南京企业不错过每个能淘金的市场。
位于江宁区的泉峰控股是知名专业电动工具供应商,在全球拥有四大生产制造基地,其中两个分别位于德国斯坦海姆、越南平阳,去年全球收入达17.74亿美元,同比增长29.0%,其中北美市场已占主导地位,营收占比超七成,同比大增37.5%。其自有高端品牌EGO在北美锂电户外动力设备市场已成为头部品牌,割草机等网红产品需求旺盛。
雨花台区软件大道起家的亿嘉和,其清洁机器人2024年海外收入飙升至1.1亿元,同比激增143倍,其商用清洁机器人在日本的市占率从2023年的5%跃升至今年的18%,成为当地增长最快的海外品牌。日本养老机构面临护工短缺和成本攀升的困境,亿嘉和正联合当地企业开发适用于日式榻榻米环境的低重心机器人,有望明年投入试点。
“扶一把”更紧抱团
今年4月,经新生圩海关验收,由江宁开发区企业乐鹰科技生产的一套无菌米饭生产线设备被吊装上船出口日本。这条产线重达107吨,安装起来有100多米长,走水运是最适合的方式。南京港近年来航线密集,企业货物“家门口”出海越来越便利。
这是一家主营中央厨房智能设备的南京企业,出口至日本的这条生产线价值5000万元,从初次接触到客户往返考察多次,拿下订单实属不易。这类产品以往被日企垄断,乐鹰科技开发出国际首创的饱和蒸汽无菌灭酶技术和蒸煮技术,斩获多项发明专利,最终刷新客户的固有印象,实现了从“技术追随”到“技术输出”的转变。省工信厅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书显示,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出海是公司未来最重要的方向。展会、协会、行业研究咨询机构,每一次触达客户的机会我们都不放过,更重要的还有来自产业上下游企业的推荐。”乐鹰科技副总经理赖振威说,一家企业不可能什么都做,有时候大家会抱团开拓海外市场,一起把客户拿下。
“高端设备的采购更需要客户信任,只有让客户看到我们的机器、摸到我们的工艺、认可我们的服务,才能真正打动他们下单。”赖振威介绍。从早期零散出口初尝出海红利,到在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中东欧等地建立区域服务中心,过去几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提升了3倍,今年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超20%。
如何从新手成为跨国企业,是每个老板都要思考的问题。面对人生地不熟的海外市场,怎样快速打开局面,抱团几乎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对比日本企业出海历史就会发现,日本商社抱团模式是日本出海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发现,占据产业链龙头地位的日本大企业如汽车企业,往往带领上下游中小企业一起出海;由综合商社、金融机构、制造业公司和土木工程公司等生态圈的企业,一起抱团竞标承接综合性大项目,形成集聚效应。如三菱商事作为日本最大的综合商社之一,在全球90个国家设据点,形成庞大信息和市场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客户资源以及物流等支持。
“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更远。”近日,南京经开区新港高新园党委和管办、龙潭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联合举办的园区出海生态链沙龙活动上,主办方发出倡议后,南京经开区企业出海服务联盟揭牌成立。现场,亚马逊、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分享运营技巧,出门问问、米聚等园区出海企业解析实战策略,直播出海、保税仓储、技术赋能、金融支持等一批园区生态服务项目发布,汇智科技园跨境电商直播间同步亮相。
出海能力的锻造是一场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以长期主义的决心,从“赚快钱”的贸易思维,转向“扎下去”的产业思维,才能真正在国际市场落地生根、行稳致远。当出海企业组成联合舰队,来自政府的“扶一把”——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和境外投资服务体系、优化“走出去”发展环境,让抱团变得更加紧密。
近年来,南京出海企业抱团参加国际大型展会已成惯例。历年参加广交会的宁企阵容里,六合区利德东方、欧陆电气、蓝深集团等很多老面孔已成长为从容开拓国际市场的老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利德东方,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制动软管研发生产基地和国内高铁橡胶软管唯一自主化生产企业,凭借难以撼动的市场地位,将产品出口至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广交会上,溧水区组织17家企业参展摆出73个展位,体量比去年翻倍,开沃集团、创维电器、长基电力等斩获2.8亿元意向订单,一批企业正从“产品出海”迈向“品牌出海”。
近年来,南京通过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制度型开放,为企业出海破除壁垒、乘风破浪提供关键助力。近日,南京港首条集装箱北极航线正式开通,相较于传统的苏伊士运河航线,航程缩短约5900公里。依托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先发优势,长三角特大城市和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及扎实完备的产业基础和通江达海的国际门户枢纽功能,南京大力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南京现有8000余家活跃的外贸企业,培育了近5000家各类跨境电商主体。今年上半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17.3%。
南京提出进一步深化生物医药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与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的试点,优化细胞治疗药品进出境管理模式配资炒股开户平台,助力生物医药企业开放创新。2025年被称为中国创新药爆发式增长元年,驯鹿生物、传奇生物等一批创新药企业出海节奏明显加快。今年8月,南京经开区新港高投投资的南京安吉生物科技获得美国上市企业美药星的大单,后者获授权负责安吉生物3款创新多肽新药产品在北美的开发和商业化,买方支付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高达4.53亿美元。
盛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